食疗方案 106种!最全药食同源物质目录名单(截至2024年10月)(三)
365站群 2025年1月19日 周日 第2379篇 特别提醒:本公众号所刊发稿件、图片均用于内部交流使用,并在显要位置注明文章出处和来源,若涉及版权,或版权人不愿意在本平台刊载,请版权人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61、菊花: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头状花序。中医认为,其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以及疮痈肿毒。现代研究发现,菊花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挥发油、苯丙素类、萜类、氨基酸等,以及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具有改善心肌营养、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氧化应激、降低血液中脂肪和胆固醇含量、抑制肿瘤、延缓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和保肝等作用。 62、菊苣:菊科植物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_的地上部分。中医认为,其味微苦、咸,性凉,归脾、肝、胃经,有清肝利胆,健胃消食,利尿消肿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胃痛食少,水肿尿少。现代研究发现,菊苣中含有黄酮类、萜类、酚酸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脂保肝、抗菌抗炎、抗高尿酸血症、缓泻等药理作用。 图片 63、黄芥子:十字花科植物芥Brassica juncea (L.) Czern.et Cross.的成熟种子。中医认为,其味辛、性温,归肺经,能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可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或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等。现代研究发现,黄芥子的主要成分为芥菜子甙和少量芥子酶等,具有预防蛀牙、镇咳祛痰、刺激胃黏膜、抑制皮肤真菌等多种药理作用。 64、黄精:为百合科植物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Hemsl.、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的根茎。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具滋肾润肺,补脾益气之功效。古有“仙人余粮”和“太阳之草”的美誉。现代研究发现,黄精含有黄精多糖、皂苷、黄酮、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保护心肌细胞、降血糖、降血脂、抗疲劳、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 65、紫苏: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 Brltt.var.arguta Benth.Hand.-Mazz.」的带叶嫩枝。中医认为,其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作用,常用于风寒表证,咳嗽痰多,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腹痛吐泻,胎气不和,妊娠恶阻,食鱼蟹中毒等。现代研究发现,紫苏富含挥发油、紫苏醛、柠檬烯等物质,有镇吐、镇静、抗病毒、促进小肠蠕动、止血等功效,对于风寒感冒、妊娠感冒、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宫颈糜烂或宫颈息肉术后出血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功效。 66、紫苏子(籽):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干燥成熟果实。中医认为,其味辛,性温 归肺、大肠经,有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的功效,主治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现代研究发现,紫苏子(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种氨基酸、谷维素、维生素 E、维生素B1、磷脂等,具有降脂、止咳平喘、增强记忆力、降糖、保肝、抗菌、抗过敏、抗肿瘤等作用。 67、葛根: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的根。中医认为,其性凉,味甘、辛,可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现代研究发现,葛根含有丰富的葛根素和黄酮类物质,具有改善心脑等重要脏器血液循环以及降血糖、降血脂、护肝、解酒、改善记忆力、抗癌等作用。 68、黑芝麻:脂麻科植物脂麻Sesamum indicum L.的成熟种子。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归肝、肾、大肠经,能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常用于精血亏虚,头昏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肠燥便秘。现代研究发现,黑芝麻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糖类、维生素以及卵磷脂、钙、铁、铬等营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延缓衰老、美容养颜、抗癌等。 69、黑胡椒:胡椒科植物胡椒Piper nigrum L.的近成熟或成熟果实。中医认为,其味辛、性热,归胃、大肠经,功擅温中散寒、下气、消痰、解毒,可用于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食欲不振,癫痫痰多。现代研究发现,黑胡椒的主要成分胡椒碱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保护心血管、调节糖脂代谢、抗肿瘤、改善神经系统疾病、杀虫等作用。 70、槐花、槐米: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L.的花及花蕾。中医认为,其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入血敛降,体轻微散,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槐米与槐花其成分基本相同,主要含三菇皂苷、黄酮类、芸香苷、脂肪酸、鞣质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保护血管,防止脑血管破裂,降低血压、调节血脂、抗氧化以及抗菌等作用。 71、蒲公英: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的带根全草。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甘,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蒲公英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多种矿物质元素以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同时含有黄酮类、多糖类、植物甾醇类、萜类、酚酸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抗炎和治疗代谢性疾病的作用。 72、榧子:红豆杉科植物榧Torreya grandis Fort.的干燥成熟种子。中医认为,其性味甘、涩,性平,无毒,归胃、肺、大肠经,主要功能包括杀虫消积、润燥通便、润肺止咳等,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现代研究发现,榧子含有酚类、甾醇、蛋白质、萜类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E、挥发油等成分,具有驱虫、调脂和抗肿瘤等作用。 73、酸枣、酸枣仁: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 Bunge) Hu exH.F.Chou的成熟种子。中医认为,其味甘、酸,性平,归心、肝、胆经,有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酸枣仁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皂苷类成分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成分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大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特别是增加γ-氨基丁酸(GABA)等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含量,从而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 74、鲜白茅根(或干白茅根):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C.E.Hubb.的根茎。中医认为,其味甘,性寒,能清血分之热而止血,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的功效,长于治疗多种血热出血及水肿、热淋、黄疸、胃热呕吐、肺热咳喘等。现代研究发现,白茅根主要含有三萜类、黄酮类、木脂素类、内酯类、糖类、甾体类、有机酸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利尿、止血、抗菌、免疫调节等作用,可以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等治疗。 75、鲜芦根(或干芦根):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根茎。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具有清热生津、止渴除烦、止呕解毒等功能。现代研究发现,芦根含有大量的天门冬酰胺、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具有解热、镇静、镇痛、降血压、降血糖、抗氧化、抗菌等作用。 76、橘皮 (或陈皮):芸香科植物橘和其栽培变种Citrus reticulata Blanco的成熟果皮。中医认为,其气香性温,味辛、微苦,有理气调中、健脾和胃、消食解腻、燥湿化痰等作用。现代研究发现,陈皮含有挥发油、橙皮甙、川陈皮素、黄酮、生物碱和钾、钠、钙、镁、铜、锌、铁、锶等微量元素成分,具有促进消化、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性等功能。 77、薄荷: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地上部分。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辛,归肺、肝经,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现代研究发现,薄荷主要含有挥发油类、黄酮类、萜类、酚酸类、醌类、苯丙素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生育等作用。 78、慧苡仁: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 ma-yuen (Roman.) Stapf的成熟种仁。中医认为,其性味甘、淡,凉,归脾、胃、肺三经,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含有蛋白质、维生素B2、慧苡仁酯、豆甾醇,还有钙、镁等矿物质,以及亮氨酸、精氨酸、赖氨酸、酪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降血糖、降血钙、降血压等作用。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79、薤白:百合科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ge.或薤Allium chinense G.Don的鳞茎。中医认为,其苦、辛,温,归肺、心、胃、大肠经,有通阳散结、行气化滞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薤白含有挥发油、亚油酸、甾体皂苷、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对心肌损伤保护作用、对抗血小板相关炎症、扩张血管、抑制凝血等药理作用。 80、覆盆子: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聚合果。中医认为,其味甘、微酸,性温。归肝、肾、膀胱经,能收敛固涩、滋养肝肾,是涩敛兼补阴阳之品。现代研究发现,覆盆子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在维护心血管健康和抗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81、藿香:唇形科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a(Fisch.et Mey.)Q.Ktze.的全草或地上部分。中医认为,其性微温,味辛,具有疏风散寒、化湿解暑、和中止呕等功效,常用于感冒暑湿、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等。现代研究发现,藿香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C、钙、磷、铁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调节消化道功能,以及对胃肠平滑肌解痉、抗炎、解热等作用。 ![]() 82、乌梢蛇: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剥皮、去除内脏的整体。中医认为,其性味甘、平,归肝经,能祛风、通络、止痉,可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等。现代研究发现,乌梢蛇主要含有蛋白质和脂肪,具有镇痛、抗炎、抗惊厥、抗蛇毒、调节免疫等作用。 83、牡蛎: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大连湾牡蛎Otalianwhanensis Crosse或近江牡蛎D.rivularis Gould的贝壳。中医认为,其性味咸、涩,微寒,入肝、肾二经,能够敛阴潜阳、固肾涩精、强筋骨、清肝明目,对于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滑泄等症状,都有显著的疗效。现代研究发现,牡蛎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与矿物质等,这些成分让其具备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及促进新陈代谢等药理特性。 84、阿胶: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中医认为,其性甘平,归肺、肝、肾经,能补血滋阴,润燥止血,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咯血、便血崩漏等症。现代研究发现,阿胶含有18种氨基酸,20多种微量元素等,在调节血液系统、调节免疫系统、抗衰老、抗肿瘤、骨骼修复等方面有一定作用。 85、鸡内金:来源于雉科动物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干燥沙囊内壁。中医认为,其性味甘寒,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具有消食健胃助消化、涩精止遗等功效,适用于消化不良、面色萎黄、不思纳谷、小儿疳积、形体消瘦、腹大腹胀、脾胃虚弱、食积胀满、肠结核、骨结核等病症患者食用。现代研究发现,鸡内金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胃液素(胃激素)、角蛋白、微量胃蛋白酶、淀粉酶,多种维生素,以及赖氨酸、丝氨酸等18种氨基酸,铝、钙、铬、钴、铜、铁等微量元素,具有调节胃肠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脂和血糖、抑制乳腺增生等作用。 86、蜂蜜:蜜蜂科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所酿的蜜。中医认为,其味甘平,可润燥止咳频,滑肠通大便,补中解毒寻。现代研究发现,蜂蜜中含有大量的果糖、蛋白质、转氨酶、还原酶、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氨基酸、有机酸、叶酸、乙酰胆碱、维生素及铜、铁、锰、镍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促进组织再生、抗菌、抗氧化、促进消化、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可以治疗口腔溃疡、便秘、胃溃疡、细菌性腹泻及肛肠疾病。 87、蝮蛇 (蕲蛇):为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s(G¼enther)除去内脏的整体。中医认为,其甘、咸,温,有毒,归肝经,能祛风,通络,止痉,可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现代研究发现,蝮蛇肉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及微量矿物质,能够增强脑细胞活力、解除人体疲劳、强壮神经等,而蝮蛇胆、骨、皮对疔疮肿、恶疮、骨髓炎、结核、肠炎出血等症有疗效。 88、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根。中医认为,其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之功,适用于血虚诸证,血虚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风寒痹痛,血虚肠燥便秘等。现代研究发现,当归含有大量的挥发油、维生素、有机酸等多种有机成分及微量元素,具有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循环血液量等作用。 89、山柰: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的根茎。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归胃经,具有行气温中、消食止痛之功效,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现代研究发现,山柰根茎主要含有萜类、黄酮类及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微生物、解热镇痛等作用。 90、西红花: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柱头。中医认为,其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具有凉血解毒、活血化瘀、解郁安神等功效,用于治疗经闭癥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惊悸发狂、忧郁痞闷等症。现代研究发现,西红花主要含有萜类、黄酮类、蒽醌类、西红花苷、西红花酸、藏红花苦苷、藏红花醛、胡萝卜素、玉米黄质、番茄红素和多糖等物质,具有治疗精神类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学习记忆障碍、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胃溃疡、脂肪肝以及抗癫痫、抗惊厥等多种药理活性。 91、草果: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成熟果实。中医认为,其味辛微苦,性温,归于脾、胃经,具有燥湿温中,除痰截疟的功效,主治寒湿中阻证,疟疾。现代研究发现,草果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包括挥发油、酚类、黄酮类、二苯基庚烷类、双环壬烷类等,具有调节胃肠功能、抗炎镇痛、抗菌、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 92、姜黄: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L.的根茎。中医认为,其性味辛、苦,温,归脾、肝经,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胸胁刺痛,胸搏心痛,痛经经闭,癥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现代研究发现,姜黄的主要成分为姜黄素类和挥发油类,并且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抗病毒、抗炎、保肝、调血脂等作用。 93、荜茇:胡椒科植物荜茇Piper longum L.的近成熟或成熟果穗。中医认为,其味辛,性热,入胃、大肠经,有温中止痛之功,能散胃肠寒邪而止痛,为中医临床治疗里寒症的常用药物。现代研究发现,荜拨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A、B、C、E、K等维生素、钙、镁、铁、锰、钾、锌等矿物质,以及胡椒碱(Piperine)、荜拔醯胺(Piplartin)、派啶(Piperidine)、胡椒酸(Piperic acid)和挥发油等,具有抗炎、抗菌、调节体内代谢等作用。 94、党参: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modesta(Nannf.)L.T.Shen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的干燥根。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归脾、肺经,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之功效,能治疗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症状。现代研究发现,党参含有葡萄糖、菊糖、果糖等及多种氨基酸,其中包括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此外还含有Mg、Zn、Fe、Cu、Mn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B1、B2等,在神经保护、免疫、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95、肉苁蓉(荒漠):列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Y.C.Ma带鳞叶的肉质茎。中医认为,其味甘咸,性温,可入肾,有补肾阳、益精血、平补五脏、补气养血、延年益寿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肉苁蓉含有肉苁蓉苷、洋丁香酚苷、海胆苷、胡萝卜苷、生物碱、15种氨基酸、糖类等成分,能够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雄性激素样作用、利于排便等。 96、铁皮石斛:兰科植物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的干燥茎。中医认为,其味甘,性微寒,归胃、肾经,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为滋阴之要药,主要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现代研究发现,铁皮石斛富含活性多糖、生物碱、有机硒、人体必需的各类氨基酸等有效成份,具有调节胃肠道、调节免疫、抗氧化、抗疲劳、抗肿瘤、抗糖尿病、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 97、西洋参: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的根。中医认为,其味甘、微苦, 性寒,归肺、心、肾经,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西洋参含有人体必需的16种微量元素、18种以上氨基酸,以及多糖、多肽、多种维生素等,具有抗癌、抗疲劳、抗缺氧、抗辐射、抗衰老等多种功能。 98、黄芪: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var.mongholicus(Bge.) Hsiao和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根。中医认为,其味甘、微温,归肺脾两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含有黄芪多糖、黄芪皂苷、黄芪黄酮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降血糖、调节免疫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99、灵芝:多孔菌科植物真菌紫芝Ganoderma sinense Zhao,Xu et Zhang或多孔菌科真菌赤芝Gan。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的子实体。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归心、肺、肝、肾经,具有益气补虚、安神健脑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灵芝中含有多糖、三萜类、甾体、甾醇、核苷酸、脂肪酸等活性物质,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益智、提高免疫力、抗肿瘤、保肝等作用。 100、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j-jZcinalis Sieb. etZucc.的成熟果肉。中医认为,其酸、涩,微温,归肝、肾经,能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可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现代研究发现,山茱萸果肉中富含环烯醚萜苷类、三萜类以及多糖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降低血糖、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炎、抗菌以及抗氧化等有益作用。 101、天麻: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块茎。中医认为,其性味甘,平,归肝经,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天麻中有多种酚类物质(天麻素等)、天麻多糖、有机酸、维生素A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保护神经、镇静催眠、改善学习记忆、抗抑郁、降血压、促进血管生成、保护心肌细胞等功能。 102、杜仲叶:蔷薇目杜仲科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属植物的叶子。中医认为,其温、味微辛,归肝、肾经,能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筋骨痿软等。现代研究发现,杜仲叶中含有丰富的绿原酸、黄酮类化合物、杜仲胶等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抗氧化作用。 103、地黄: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中医认为,鲜地黄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肾经,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现代研究发现,地黄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环烯醚萜类、紫罗兰酮类、苯乙醇苷类、三萜类、黄酮类及多糖类等;其中,以梓醇为代表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地黄多糖是地黄中含量较高的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神经保护、糖代谢调节等作用。 104、麦冬: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Gawl.的块根。中医认为,其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胃、肺、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现代研究发现,麦冬主要含沿阶草苷、甾体皂苷、生物碱、谷甾醇、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具有抗疲劳、清除自由基、提高细胞免疫功能、降血糖等作用。 105、天冬: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Merr.的块根。中医认为,其味甘、苦,性寒,归肺、肾经,主要是养肺阴和养肾阴,入肺治疗阴虚干咳,入肾养阴润燥以通便。现代研究发现,天冬的主要成分为甾体皂苷、多糖、氨基酸等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抗炎、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 106、化橘红: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Citrus grandis‘Tomentosa的未成熟果或近成熟果的外层果皮。中医认为,其味苦、微辛、归肺、脾经,具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的功效,可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等。现代研究发现,化橘红中含有黄酮类、多糖、挥发油、香豆素类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栓、解酒精肝毒、降血糖血脂等生理功能。 图片 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教授一行到佳味添成饮料科技研究所考察调研 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助力佳味添成研究所整合服务升级 功能饮料的提炼与创新——2018功能性饮料研究与交流会在佳味添成正式召开 用整体方案开创饮料产业的未来-2019饮料产业发展研讨会隆重召开 106种!最全药食同源物质目录名单(截至2024年10月)(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