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方案 骶骨,太极图里的那条阴阳鱼!
图片 前两天小朋友发高烧,停更两天。每一次小朋友不舒服,我就知道,前段时间的一些东西该剥落了,要长出新的东西。也就抱了三天两夜吧,体力极度透支,今天终于退烧了,休息了半天,满血复活。果然内在很多新的东西长出来,而且越来越灵动,越来聚焦清晰。比如,今天说的就是,我突然发现骶骨就是太极里的那条阴阳鱼。很多人会觉得这张图很神秘,也必须解释得很高深,才会觉得正确。但事实就是,越是认为本质的东西,越是每个人都能解释,关于这一点,《六祖坛经》早就写了: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相信自己而已。总觉得,这些东西应该是那些高僧大德才可以做的事情。殊不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慧,而这个智慧都是直达本源的。而这张图每个人也同样都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去阐述。很长一段时间,我也会因为自己不是名人,不是专家,总觉得自己不够资格,因此不敢轻易发声,不敢表达,即便有一些自己想法,也觉得微不足道,也会自我否定。但随着经历一些事情,内在很多东西都在剥落,在乎的东西也越来越少。如今,我就觉得,这世间本就没什么对,错的东西,只要发心是正的,哪怕对一个人有启发,那我的分享都是有价值的。当抱着这样的初衷时,内在也逐渐放松,很多内容就如雨后春笋般长出来。回到今天的主题,我是一直都对这张图感到好奇,但因为没有自己的体验灌注其中,就觉得跟自己没关系,但这个图又总是记挂着,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眼。直到最近开始做“聚宝盆”的课程,随着与众多小伙伴的互动,能量的交互。当我再看这张图时,突然发现,这个不就是一直在研究的骶骨吗?也许很多人会说,你这又开始胡扯了。跟你这有啥关系,一个这个高大上的图你拿来解释什么骶骨!没关系,每个人都可以阐述,每个人都可以坚持对自己有用的太极图。而我同样也是借这个图,去表达我认为对有缘人有帮助的一些信息。/// 1、骶骨太极图 这个图是下午在社群里分享的,是不是很有趣。读懂这张图,很多体态问题就会很清晰,而且解决办法更是简单到出奇。 图片 (骶骨太极图)本来是打算到高阶课的时候再放出来,但这一期学员真的非常认真,而且求知欲很强烈。但也许是他们的因缘才会让我有此灵感,总之这背后的因果关系很难界定,但是能生发出这个有趣的联系就是最好的结果。 365站群面对层次不穷的体态问题,以及五花八门的解决办法,我们常常感觉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而且这些问题看起来根本解决不完。 这个时候,人就容易心生焦虑与恐惧,这种情绪的根源在于,我们无法看到确定感与稳定感,看不透背后的本质。也可以说,人天然的会想去寻找这种本质与共性的东西,因为本质是可以应该不断变化的外环境的。 看上面这张图,是不是很形象。红色线的上部分就是腰椎的曲线,下半部分刚好就是骶骨的弧度。而黄色线就是两者结合处,也就是腰骶关节,传说中的“命意源头在腰膝“的那个”腰膝“位置。写到这里,你也就明白,'松腰”到底松哪里? 接下来我们看下,为什么要松腰?松开这个地方对全身体态改善有哪些帮助? 我在《腋窝,胸廓的全息地图》里有分享,全身有窝的地方就有能量。就像我们常常想练气,想让全身气血饱满。但有没有思考过,气是怎么产生的? 之前老用盖房子的比喻来类比,是因为背后的原理是一样的。你得有空间,有空间才有气,这就是有无相同,阴阳互生的原理。如果没有空间,气都被挤出去了,还去哪里找气? 这个空间在骶骨处真的是显示得淋漓尽致。继续看上图,骶骨的结构本就是像一个耳朵,是有一个天然的弧度的。这个弧度也正是空间的来源。因此在图中,我用红色线与绿色线分别标注了骶骨前侧以及腰椎后侧的“气球”。 用“气球”这个叫法,是因为日常生活里,我们经常都可以见到,大家容易理解。有球的地方就有能量汇集。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关于这一点,刚好看到《道德经》二十三章有两句“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看到这里真的是很开心了,这个拿来解释空间与气的关系,真的是恰到好处。 弯曲的反而能保全,屈折的反而可以直立。低洼的地方,才能有充盈的空间,破旧的才会更新。 同样地,这也很符合自然规律。山谷处聚气,就像地球两极,天然的有引力,有能量。 我们经常在嘴边说的“能量”,“吸引力”,“聚气”,这些在风水层面的词汇,在身体里真的是早已存在。只是,我们没看见自身的宝藏而已。 骶骨前侧的“气球”与腰椎后侧的“气球“,会因为他们自身的自然曲线,也就是天然的窝的存在,本就可以产生引力与能量,这样就会维持骨盆与腹腔处的稳定与灵活。体内的内脏器官才能自然漂浮在”气“中,而不用直接面对重力。 理解了这一段,也许你就知道该如何去解决骨盆前倾、骨盆后倾、股骨前移、小肚子突出、腰椎前突、内脏下垂、盆底肌松弛等症状了,因为本质都是一个问题引发的。那个关键点就是:失去了腰骶关节中心点的意识,整个太极的内平衡被打乱! /// 2、站在腰骶最高点 如果还是不明白,那就借用学员的一张图来解释说明。真的是要夸一夸她们的领悟力。(图有些模糊,但不耽误解释) 图片 上图画的是骶骨不同形态,左上是骶骨正常形态,也就是C型,左下是骶骨往前倒的形态,也就是常说的”骨盆前倾“。右上则是尾骨内扣,很多人经常说的”卷尾骨“,很容易出现这个类型。这里大家一定要明白前倾后倾都不是问题,问题是要能够站在骶骨这个圆弧的最高点,随时应对变化而不失中心位置。 很多体态问题就是骶骨滑下去起不来了。骨盆前倾就是骶骨往前倒,身体整体往前拽,在骶骨太极图里那个下半圆已经走下坡路了。尾骨勾进去,就是走另一边的下坡路。可以说这几张图完美地诠释了很多体态失衡的本质。 当然很多原因都可以解释,只是你要看,那个原因是不是足够”一“。怎么判断是不是足够”一“,就是你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不是也够”一“,找到这一点,进而影响全身。 在骨盆课里,我同样只用了一个动作,而且真的是极简,借用重力,恢复骶骨的那个C 型与内部空间,这个空间恢复了,那胸腔的弧度,腰椎的弧度,颈椎的弧度,都会牵一发动全身的被影响到。 没有神奇之处,只是因为足够符合客观规律。就如同下面这张图,几千年前就已经有前人验证过了,身体处处是太极。 图片 我相信,太极并不是某个流派所拥有的东西(这里没有贬低任何跟太极相关的人或者流派的意思),而是不同时代的人,借由各自因缘都可以阐述,用来启发大众的客观规律,它应当属于每个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